高登岛(前舟山基地政委张逸民回忆第一次下福建熟悉海区)
2025-02-19
浏览量:次
军魂战旗 血战台海
一、一下福建
浙江沿海敌占岛屿全部解放以后,我的心就已经飞到福建前线了。甚至可以说,我的全部精力都已集中到台湾海峡了。参加完全国英模访京国庆观礼团后,我不顾一路车船颠簸劳累,就是一门心思想能更好地完成领导赋予自己的战斗使命。当前,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结合观察与思考,将快艇部队的战例学好,经验要全面汲取、教训要全面接受。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从1955年至1957年间,我看了许多军事理论书籍,以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理论水平。期间,我读得最多的,就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我学习说是休息也行,说是一种充电也行。反正时间在我身上一点也没浪费,学习就是我的高级休息。我这个人,像是为战争而生,又随时准备为战争而死,一生的心思和心血,全是学习打仗、思考打仗。打胜仗就是我努力的全部。我懂得有的人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成为一个护国的勇士而已,毫无其他。
1955年10月24日,根据海军的命令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艇第六支队”。快艇第1大队归快艇六支队建制领导。支队成立后的当年11月底,决定快艇1大队1中队6艘艇的全部建制人员,。原因是这时快艇31大队有接收新快艇装备的任务。我们换艇后立即开始了在闽北的战备值班。此刻,我们1中队建制不全,艇长只剩下我、武小斯、程全茂3人。大队遂将2中队的于吉水、刘春志、尹大法调入1中队。王政祥被判刑后,崔进喜调任1中队中队长。临下福建前,又将2中队政指李春阁调来1中队任政治指导员。
1956年1月1日,我们中队全体人员从宁波汽车站包乘两台大客车,早6点就从宁波站出发了。1月1日这一天,巧逢这条自宁波直通福州的沿海交通大动脉正式通车。整个宁波站都在敲锣打鼓地庆祝,真是好热闹的时刻啊。而我们这两台大客车又是从宁波站开出的先头客车,沿途尽是彩旗飘舞,歌声和锣鼓声不绝于耳。此时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两台大客,成了公共交通运输的大明星了。沿途,特别是山区人民,都争先恐后跑上公路来参观。这一路,群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我们深受感染。
大概是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我们的客车行至温州以北的山区,老远我们发现路边一位女教师带着一群小学生,不停地向客车摇晃着手里的一面小红旗。客车司机开近后很有礼貌地停下车,问有什么事。女教师说:“我们小学就这五六十名小学生,我带着他们一大早跑了十多里山路,就是想让孩子们看看什么是公路?什么是汽车?汽车又为什么会自己跑?”听到女教师的讲述,我们全体人员下了车,请孩子们上车,让他们看个够。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汽车,都被这新鲜玩意吸引住了。有的头都伸到车底下,想搞明白这汽车为什么会自己跑?当然喽,这简单的一看是不可能那么容易弄明白的。但祖国未来的发展,毫无疑问都寄托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了。
到了浙闽交界处,又见到有两名头上缠着红毛线的妇女,也分不清是姑娘还是已婚的妇女。在拐弯处,车子被叫停了。问她们有什么事?她们说:“没坐过汽车,就想坐坐,坐多长都可以,能让坐坐就行。”于是,崔队长让她们上车,让了个座请她们坐好。坐了一两公里就下车了,她们一再道谢!我想,我们这些老兵,已视乘坐汽车为家常便饭,可在中国还有这么多的老老少少连见都没见过,中国太需要修路、太需要汽车工业了。
从宁波到宁德,这段路不算太长,可我们一连走了八天。那时候,路在名义上是修通了,可实际并没有真正通。许多渡口还没有架上桥,只好靠摆渡通行。而这摆渡的名堂又很多,有最原始的人工牵引的、有渡船式摆渡的、有用竹篙撑着摆渡的、也有用机帆船并拖的。一有坏天气,则全线停摆。这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叶沿海交通的现实。一句话,国力不足,这是一种无奈。
我们是包车去福建,但买票则是分段买的。第一段买票买到温州。温州以后只好一段一段买票乘车。我们在温州就等了两天,让我感到这次虽是军队集结行动,同样也是要受国内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到第八天吃中午饭时,我们总算到了宁德。接下去从宁德到三都澳海军驻地就只有靠两条腿走了。虽说图上看似很近,最多也就是30公里嘛。但这其中很多人都没一下太走过这么长的路,这30公里对大家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千辛万苦晚八点多全队人马总算走到了飞鸾,在飞鸾由巡防区派船送我们到了三都澳。最后终于到了快艇31大队2中队的驻地。
到了三都澳的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中队就开始交接艇。我们2中队各艇序列是:1号艇于吉水,2号艇张逸民,3号艇武小斯,4号艇程全茂,5号艇尹大法,6号艇刘春志。这6名艇长的军衔是:于吉水海军少尉,张逸民海军中尉,武小斯海军中尉,程全茂海军中尉,尹大法海军上尉,刘春志海军上尉。中队长崔进喜海军大尉,政治指导员李春阁海军大尉。
交接艇一切顺利,一个上午就交接完了。吃完午饭,2中队集体乘车返牛轭港了。
第三天上午,驻守三都澳的福建三都澳巡防区陈雪江主任突然来到了我们中间。事先连个电话也没打,突然到访,突然现身,真把我们搞得手忙脚乱。这次匆匆到来,让我感到格外亲切,也格外显示他的个人风格。那时陈雪江在东海舰队可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要人物。论功劳,打破长江口国民党搞海上封锁的,当属陈雪江等两三个英雄人物。我看的书多,听战友讲的也多,用“羡慕已久”这个词汇是再恰当不过了。陈雪江首先到了中队部,由中队长和指导员陪同,来到了水兵宿舍。那时我们这些艇长们都是跟水兵住在一起的。当时艇员大都在艇上保养,而艇长们在家正准备开会。
陈雪江在我的心里他既是英雄人物,又是带兵有方的干将。但近距离一见,其人其貌与我想象中的英雄形象实在是大相径庭。他身高大约在1米6左右,走路是八字脚,又是溜肩,带上肩章,两边都长出一块儿。那张脸又黑又瘦,长相又很老气,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点军官的帅气,反而倒像个农村的老太婆。面对其貌不扬的陈雪江,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支撑一个人顶天立地的主要是精神内涵,所以我对这位浑身土气的巡防区掌门人倍感亲切。
交谈中,我发现陈雪江主任还很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说到三都澳巡防区保障条件很差时,陈雪江说:“我这里是穷山沟,两手空空,没法保障你们哟,真的很惭愧啊。你们肩上扛的是洋枪洋炮,我却背着套筒枪,打的是乡公所。”大家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对我说:“青年人,你笑什么?”我说:“首长,你说话很逗,你哪里是背的套筒枪啊,你是我们东海舰队鼎鼎大名的大英雄啊。在东海,你的名字,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得啊?你背的可是三七炮啊!”陈雪江接过话来说:“你们有什么要求,说吧。凡是我能办到的,马上就办。凡是我不能办到的,会马上向上级申请、报告。”稍微等了等,我就站起身来说:“首长,我有个问题。”他说:“年青人有什么要办的,就直截了当讲好了。”我说:“我们刚到三都澳,就是对这里的海区不熟悉。如果有可能派条船送我们在三都澳内港、东冲及东冲外面几个岛子去转转。如果行,能到黄岐半岛、闽江口及闽中去熟悉一下海区就更好了。”我一说完,陈雪江立即表态:“年青人,我支持你们去熟悉海区。这里我说了算数,最近就可以去。至于闽江口、闽中,我得向上级申请报告。我想,上级会支持你们熟悉海区这个想法的。稍等一等,一旦有了消息,我会马上通知你们的。”
陈雪江果然是干事果断的人,第二天,三都澳巡防区就从东冲29大队派来了一艘护卫艇,专门协助我们熟悉海区。领队的指挥员就是马干。从此,我在闽北结识了战将马干,真是一生之谊教育极深。
人就是这样,相识是缘,友谊长久更是缘分。这次出去六名艇长和一位中队长,说来也怪,我们八人相处了五天,唯独马干与我处得最好,一见面就很投缘。马干年长于我,他处处对我有一种大哥哥与小弟弟的味道儿,主动向我介绍航行情况以及他们的航行经验,主动照顾我吃饭,那份情义真的很深啊。我觉得马干最大的优点就是为人直爽。说话连点弯都不会拐,就是一种直性子,心境很坦然。说实话,马干与我接触中,没有半点儿虚伪。有人说,护卫艇的干部太傲气。我说真话,整天在一线打仗的人,这些人手里不是绣花针,而是大炮。而火炮有浓浓的火药味,这些人能照着书本说话吗?对他们别太挑捡了,要多点谅解。
1956年,三都澳的保障条件真的是很差。快艇驻泊到哪儿,首先要保证快艇能上岸保养,这是快艇能生存的最低要求。1956年底,东海舰队调到三都澳的一艘吊船进驻到三都澳。吊船最大的好处就是船甲板上可同时一次能保养2艘快艇。这样保障一个中队6艘快艇就不成问题了。到1958年底,三都澳快艇基地正式建成,从此,快艇在闽北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福建快艇基地建成,并在竹屿口、厦门得以配套,东海舰队有两位首长功劳最大: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和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海军少将。选点和拍板下决心的是陶勇,具体抓施工和落实的是彭副司令员。快艇的保障条件是这两位首长创造落实的,而接下来在东海指挥打仗仍然是这两位首长。中国人有句古训,“吃水不忘掘井人”。快艇在福建能站住脚,有机会又打上几仗,这掘井人就是陶勇和彭德清两位老红军。他们对海军不朽的贡献要代代相传,永不相忘。
1956年1月底,巡防区来通知,让我们第二天就出发去闽中熟悉海区。接通知后,艇长们高高兴兴地做出发的准备工作了。
熟悉海区共分两步走,第一步到闽江口的琯头,从三都澳到琯头由护卫艇完成。第二步从琯头到兴化湾。由护卫艇31大队提供保障。这是一次从闽北进入闽中作战必经的路程,这两个海区就是未来的作战海区,能熟悉好,就会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否则,路不熟,瞎闯,肯定轻则头破血流,重则艇毁人亡。
我们一行七人,在中队长崔进喜的率领下,在三都澳的海军码头登上护卫艇出发了。启航是下午三时,按要求舰艇须在夜间通过黄屿半岛。当我们乘坐的护卫艇通过黄屿半岛北部的东、西洛岛时,太阳尚未完全落山,天还大亮。商船一般都会在东、西洛岛抛锚等待天黑,只有天黑始可通过北茭。我们的护卫艇没在东、西洛岛等待,而是慢悠悠的向北茭前进。过北茭后,护卫艇转向南航行,正前方不远处就是敌占岛屿高登岛了。此岛距大陆很近,国民党就利用这里大作反共文章。高登岛的北侧较陡峭,他们将临大陆侧岛上碎石削平,并用石块儿加染料写成“反攻大陆”四个大字,非常醒目。对这几个大字,各有不同看法。有人说,最好别让士兵看,有副作用。也有人觉得国民党想反攻,是痴人做梦。我则认为,我们的士兵是有很高政治觉悟的,是有免疫力的。如果连“反攻大陆”这四个字都怕,那还能打胜仗吗?
过了北茭,又转向西,很快就到了黄岭镇。离黄岭镇不远处有一块礁岩,它属于半潮岩石。这块大岩石,只有在最低潮时方可露出真容。据说,这一带海蛇很多,大的有数米长,并经常相互缠绕一起。海军的航标人员,为了在这个半潮岩上建造一座灯桩,整整耗时两月有余才将灯桩建成。我是航海人员,深知这各式各样的助航标志能闪闪发光照亮我们的航路,我们这些航海者当以万分感激心情,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为航路安全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借此,我要向航标兵们深深地鞠躬、敬礼。历史流转十几年后,当我因“9·13事件”身陷囹圄,我全家人皆受牵连。孩子们不仅无法参军、上大学,甚至连工作都很难寻找。我的三儿子高中毕业后城里的单位没有一家愿意接受的,最后航道部门在舟山招收灯塔工时,他被招录了进去。当他来征询我意见的时候,我非常高兴他能从事这个职业。虽然他无法子承父业继续从军,但我们父子干的其实都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保护海上人命的安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维护一方海域的平安。我很欣慰我的儿子做得很优秀,他其实是真正子承父业了。
我们虽然是夜航,因气象条件极好,闽江口外侧南北航道,全是一片安静。在黄屿半岛以南海面航行,走的内航道,就因距岸近,心情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在战区内熟悉海区,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是为打胜仗服务的。我想我们有责任将这儿的一切都牢牢记于心头。这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因战争需要通过此海区时不被难倒。
过了青屿,就看到了五指屿航道最北端的进口灯浮了。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重要目标,必须记牢。过青屿时,灯标摆在右舷10度的位置上,前方正对着一座山峰,我将山峰形状画于图上。然后,护卫艇进入五指屿北口。这五指屿北口,突然变得狭窄,不到50米宽,而海图又没水深标记,据常在此水道航行人员介绍,此水道水深,普遍都大于20米,且无障碍物。狭窄没关系,关键是没有障碍物,这就消除了一大负担。五指屿水道最大特点,就是位于西侧的五指屿。依我看,这五指屿最为名实相符了。为什么相符,关键它既像人的半个手掌,又非常像人手掌上的五根指头。最南端是大拇指,这个指头的特点之一,就是比其他四指略粗,而且间隙也略大些。中指的特点之一,比其他四指略高一点,比例适中。小拇指在最北端,要比其他四指略低一点。要我说,这五指屿真是活龙活现,像极了。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只有这五指屿最名实相符,堪称是中国海上一绝。我第一次来此,任务是熟悉航道、熟悉航道航法。我是怀着一颗求知欲的心情见识这五指屿的。想不到以后我成了这条航道的常客,往返竟有十余次之多。其中我第二次经此航道是1962年时,那时我已经是快艇1大队大队长了。当时带领着1大队鱼雷艇赶赴崇武执行紧急战备任务时路过此航道。此时的我,已经是一个很有闯劲也很成熟的指挥员了。
出五屿南口,往东南方看,就是川石岛。川石岛上有海军的雷达观通站。我们一行又登上川石岛,到雷达观通站做客。川石雷达站位置不是很高,是块高不足百米的小山头。地势虽不高,但位置极好,能控牢闽江口海域。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党大搞所谓小股匪特骚扰登陆时,这个雷达站是遥控闽江口的一双锐利的眼睛。敏锐到了在闽江口以南以东的大面积的浅海中,甚至连国民党的小股匪特夜间由三五根毛竹捆绑的竹筏子,也逃脱不了川石雷达站官兵的眼睛。川石岛这座雷达观通站为祖国立了许多大功,祖国人民应该永远记得他们。
在川石岛雷达观通站,我们用大倍数望远镜仔仔细细观看了马祖列岛上的山山水水,甚至岛上敌人的微小动作都尽收眼底。今天从望远镜看到敌人,对我来说如同看到高登岛上“反攻大陆”四个大字一样,它告诫我们:敌人虽在台湾苟延残喘,却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要反攻大陆,妄想爬上大陆继续做统治全国的美梦。这是中国革命军人所不能允许的,我们的职责,就是保卫社会主义江山,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国土。时刻要警惕着,为祖国站好岗。
川石岛对面的南方,就是琅屿岛,往北则是粗芦岛。这三岛之间,就是闽江口航道,这里地势险要,且航道更为复杂。水道则涡流相连,船家行船于此,皆提心吊胆,唯恐发生意外。而当夏季大暴雨时,一旦山洪暴发,则闽江口的流沙移动频繁,说不定何处突然出现浅滩,所以船家多视闽江口此处为鬼门关。
我们又在川石重新登上护卫艇沿着闽江逆流而上,直奔琯头。琯头可以称作是闽江口上第一镇。29大队的护卫艇常驻于此,故而有专门的海军码头和补给站,我们来此目的是在琯头将由护卫艇31大队的一艘护卫艇来此接我们去闽中熟悉海区。
琯头的大冬天,此处虽说无雪,温度也都是在10度以下,可当地人还是打赤脚、穿简易凉鞋。有人说,当地人比北方人抗冻。我以为并非南方人比北方人抗冻,而是一种因条件限制而形成的生活习惯使然。
第一阶段的熟悉海区已告一段落。我重点熟悉了五指屿航道,以及五指屿的南、北口进法。这已经熟记于心中了。今后我信心十足,不会有任何疑问了。
从琯头再出来,换了新艇新人,时间仍是傍晚。傍晚有夕阳的余辉,闽江口水道尽收眼底。我看地形着眼点就是一条:再走此航道时,如何识别明显目标的特征,山或高地的轮廓像什么?何处最有特色?闽江口外,包括日桩礁在内,这一带很难走。究竟难在哪?难在出闽江口后,明显目标减少,这是最大的难处。如果日桩礁灯桩熄灯,再加上没雷达,那肯定要抓瞎。就为这不抓瞎,在此我在我心中设置了三道防线。日桩礁灯桩一切正常,这叫正常防线。第二道是日桩礁灯桩有大雾时,灯光射程受影响时,我能靠近到何种程度?最好不近于2浬。第三道防线,一定要抓住琅屿岛,以琅屿岛为中心为自己引导航线。
进入闽中,出闽江口后,首要的是抓住东洛岛。东洛岛好认、好记、也好观察。东洛岛外形像个高庄馒头,坐落于大海之中。能抓住东洛岛,进闽中就成功了一半。
从东洛岛近处通过,向南对着大练岛主峰走。大练岛与小练岛之间有一条航道。从北方进入看,航道是关着的,看不出还有个门。只有靠近大练岛近处,大练岛与小练岛之间才会出现一个航门。航门一开,就开始对着航门走,越走越宽广,走水道中央,便可顺利通过。
通过大小练岛后,我们一行开始熟悉海坛海峡、兴化湾及兴化湾三江口水道、南日水道。在这一带我们共熟悉了四天。四天虽说不算短,但是要看水道和内容却十分广泛,所以这四天很紧张。虽然日子过得十分紧张,可我们也为以后创造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有实用价值的海上心路,安装上了一副飞行的翅膀,真是似鱼得水啊。
这次闽中之行,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我与来闽中前后相对比判若两人。之前我对闽中、当地人情,处于完全无知状态之中。之后,虽然只有五天,这五天是个大飞跃和大进步。我不仅熟悉了海区,也熟悉了当地风俗习惯。应该说,对闽中风俗习惯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为以后进驻闽中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我对闽中海路熟了,与人民也靠近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更爱上了福建的山山水水,我开始视福建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真诚愿意扎根福建,为解放宝岛贡献我的所有力量。
- 大胆女主播视频在线观看(王秋儿大美女多次出现走光问题,动作太大胆了,还露出了特殊区域)
- 短发女主播有谁(干练短发的主持人,是《广东新闻联播》第一美女吗?)
- 美女主播自己解开胸衣(墨西哥天气预报女主播前凸后翘 英国女主播直播露胸罩)
- 女主播野外磁力(「福利」-新磁力搜索,无限期使用高级线路)
- 女主播酸奶视频(主播强迫精神残疾女孩低俗直播,最新进展)
- 女主播苏恩视频(苏恩休假直播户外,男粉丝“尾随”到三亚,这张面孔是老熟人了)
- 女主播小便视频(网红主播在酒店烧水壶撒尿,长期警示并封号)
- 美女主播小白兔(广西柳州唱功超强的网红主播—兔子牙,真名朱容君)
- 韩国女主播脱内衣视频(韩国音乐节目直播出事故歌手突然脱裤子吓坏观众)
- 女主播露屁屁视频(女主播介绍车型时多次展露裙底,画面太热血沸腾,网友直呼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