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不过电(1992年,钱学森向国家建议,汽车工业跳过汽油柴油直接进入新能源)
2025-02-08
浏览量:次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各国科技竞争愈演愈烈。
而在东方,一个饱受“自行车王国”标签的国家,正在工业化进程中奋力追赶。
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传统燃油车尚未走上正轨。
可就在这个历史节点,81岁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建议:
中国汽车工业应跳过汽油、柴油的传统发展路径,直接迈入新能源时代。


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脱离实际”。
毕竟,那时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不过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实验室研究。
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
回顾钱学森的远见,我们不禁要惊叹于他的科学敏锐性。
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1992年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街头巷尾,“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标语随处可见。
然而,当时的中国工业体系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汽车工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如果将当年的中国比作一辆自行车,那么西方国家则已经开着豪华轿车飞驰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王国”并非一个美誉,而是中国工业化道路上无法回避的标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不足2辆,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欧美国家,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相比之下,当时的美国已经实现了每千人拥有约600辆汽车的惊人数字。
城市的主干道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自行车和公交车,而轿车却如同稀有动物一般稀少。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汽车”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汽车更多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车特权”。

汽车工业不仅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无法支撑起一个大国在工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1992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从零起步,整个行业长期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
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一汽、二汽也就是东风汽车和上汽等少数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赖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
比如,一汽的轿车生产线直接从日本丰田引入,而上汽则与德国大众合资生产桑塔纳。
尽管这类合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但国产品牌始终缺乏独立研发能力。
更令人忧虑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结构严重滞后,整个行业对传统内燃机的生产技术几乎处于“懵懂”状态。
当时,一些西方汽车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清洁能源技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在实验室中悄然问世。
而中国还在为如何制造高效的汽油发动机苦苦挣扎。
此外,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也异常薄弱。
1992年的中国,不仅缺乏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汽车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更是极低。
根据当时的调查,一辆国产轿车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不到50%,许多关键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这使得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产车价格普遍昂贵却质量堪忧。
这种困局导致中国汽车工业既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

钱学森的建议
在技术滞后和产业瓶颈的情况下,要发展燃油车,难度无异于“从零起步”。
更令人担忧的是,传统燃油车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壁垒高企,加之巨大的环境成本,中国真的能够承受吗?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钱学森提出了他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不应盲目追随西方的燃油车发展路径,而应该立足自身条件,直接进入新能源阶段。
钱学森指出,燃油车看似风光,实际上问题重重。
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大规模燃油车普及会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当时的估算,中国石油储量只能满足20年的需求,而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与此同时,大规模燃油车普及也将显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威胁生态环境。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紧张,过度依赖传统内燃机汽车,无异于让中国的工业命脉被外部能源控制。
这种清醒的判断,让钱学森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才是未来破局的方向。

1992年,全球环保运动方兴未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获得通过,这一国际协定明确提出各国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中国而言,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就直面环保问题,既是压力,也是倒逼转型的契机。
于是,钱学森站了出来。
他特意写信给时任副总理邹家华,表示我国汽车工业应大力发展系能源汽车。
钱学森的建议,表面上是在讨论汽车工业的技术路径,实际上却是站在全局角度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谋划蓝图。
他意识到,中国要想在汽车工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打破传统路径依赖,走一条“非典型”的发展之路。
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正是突破传统技术壁垒的关键。
钱学森的判断并非拍脑袋的灵感,而是基于他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曾预见到能源危机将成为全球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与此同时,他对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研究,也让他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汽车工业与能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
这种系统思维,使得他能够在1992年的历史节点,提出让中国跳过传统燃油车阶段的大胆构想。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钱学森的信并未被束之高阁,而是成为后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重要参考。
1995年,中国首次将“清洁能源汽车”列为“九五计划”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
2001年,中国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目标。
而到了2012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将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回头来看,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既是对钱学森远见的回应,也是中国政府对全球科技趋势的积极拥抱。
没有当年那封信,或许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路径会更加曲折。
而有了钱学森的指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得以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1992年,钱学森提出跳过燃油车阶段的建议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
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40%以上。
这不仅延续了连续五年全球第一的记录,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其中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400万辆,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更引人注目的是,随着零跑、哪吒等新兴品牌的崛起,国产品牌在入门级和高端市场实现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

而且,如今的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智能化与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为电动汽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比如,在动力电池方面。
2023年,宁德时代推出了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其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并显著提高了安全性能。
这一技术使电动车单次充电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彻底解决了消费者对续航焦虑的担忧。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性价比和安全性,仍在中低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智能化成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战场。
蔚来发布的最新自动驾驶芯片“澎湃2.0”,结合全栈自研算法,实现了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包括城市复杂道路和高速公路。
小鹏G9的“飞行泊车”技术也备受关注,它可以让车辆在多层停车场内实现完全自动导航和泊车。
同时,新能源汽车正逐步与绿色能源系统深度融合。
例如,比亚迪推出的“光储充放”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太阳能发电、储能与电动车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和环保的能源使用方式。
这种创新不仅让电动车成为交通工具,还赋予其能源节点的角色,推动了绿色能源生态的构建。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不仅是产业政策的成功,更是钱学森超前远见的最佳证明。
1992年的中国,面临着工业化的重重挑战。
而今天的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这封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起点,更是科学家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从新能源汽车到元宇宙 这位“战略科学家”在30年前就都看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2022年10月31日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 全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四成.中国经营报.2025-01-13
中汽协: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中国网资讯.2025-01-13
易车发布《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洞察报告》“十大关键词”复盘2024车市风云.央广网.2025-01-26


- 直呼真香!10万内插混SUV新标杆!9.98万元+165km续航=蓝电E5 PLUS
- 太香了!10万内插混SUV新标杆!9.98万+165km续航=蓝电E5 PLUS
- 真香!10万内插混SUV新标杆!9.98万+165km续航=蓝电E5 PLUS
- 直呼真香!10万内插混SUV新标杆!9.98万+165km续航=蓝电E5 PLUS
- 蓝电E5 PLUS上新,一口价9.98万,10万内唯一165km超长续航插混SUV
- 蓝电E5 PLUS上新,一口价9.98万元,10万内唯一165km长续航插混SUV
- 蓝电E5 PLUS上新了,一口价9.98万,10万内唯一165km长续航插混SUV
- 蓝电E5 PLUS上新,一口价9.98万,10万内唯一165km长续航插混SUV
- 全能六边形战士,蓝电E5 PLUS 长续航先享版满足不同用户群体!
- 全能六边形战士,蓝电E5 PLUS 长续航先享版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