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汽车产业园(全球汽车巨头接连到访杭州,透露什么信号?)

2024年06月02日 来源: 点击:


全球汽车巨头接连到访杭州,透露什么信号?

5月14日上午,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会见了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

斯泰兰蒂斯集团是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于2021年由法国公司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意大利-美国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成立。公司产品覆盖超豪华、豪华、主流乘用车乃至重型皮卡、SUV和轻型商务车等所有细分市场,玛莎拉蒂、Jeep、标致、阿尔法·罗密欧、雪铁龙等14个汽车品牌都是这家公司旗下的。
事实上,除了斯泰兰蒂斯集团,近几个月来,奥地利保时捷控股、法国雷诺集团等欧洲汽车企业密集到访杭州,透露出什么信号?

这些全球汽车巨头的访问,无疑为杭州经济投下了信心之票,展示了中国造车新势力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亦是加快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搭车”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零跑“卷”出海

5月14日下午,零跑汽车和斯泰兰蒂斯集团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成立。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一个是尚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电动车企,一个是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他们为何“组CP”?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唐唯实来到零跑,斯泰兰蒂斯集团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1%的股权,成为零跑第一大股东。

而新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反向合资”的企业。

据了解,零跑国际的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Stellantis控股,零跑持股比例则为49%,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担任零跑国际董事长,零跑仍然手握技术和产品研发。

关于成立此次零跑国际的目标,唐唯实强调:“合资公司当前阶段的目标是增加零跑在全球车型销售,把零跑车型销售到中国以外的市场。”

发布会上,唐唯实表示,今年9月开始,将率先在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德国、希腊等9个欧洲国家引入零跑的车型,并借助200个销售网点进行销售。

海外市场并不局限于欧洲。2024年年底,零跑国际还将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土耳其、以色列和法属海外领地,印度和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南美地区的巴西和智利进行产品上市。

斯泰兰蒂斯官方曾表示,零跑国际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以外,销售50万辆汽车。朱江明称,希望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前,能够实现人员到位、网点到位、产品到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可以说,零跑和斯泰兰蒂斯的合作开启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合资新序幕,海外巨头以投资的形式与浙企开展合作,相信会为新势力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全球汽车巨头接连到访杭州,透露什么信号?

Stellantis全球CEO Carlos Tavares与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进行合作签约仪式

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

浙江正在成为全球汽车巨头的关注焦点。

4月24日,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会见了奥地利保时捷控股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汉斯·彼得·舒青格一行。

汉斯·彼得·舒青格表示,保时捷控股将在现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在新能源汽车等更多领域取得合作成果。

保时捷控股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车经销集团,成立于1947年,总部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州府萨尔茨堡市。保时捷控股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第一家豪华品牌经销商。随着中国市场业务的发展壮大,2012年在杭州滨江区成立了宝爱捷(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中国区经销商网络的部署和业务的运营管理。

去年5月,杭州高新区(滨江)与保时捷控股公司举行座谈,保时捷控股公司董事雷纳·施罗尔表示,保时捷控股公司将通过宝爱捷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持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3月19日,姚高员还会见雷诺集团中国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苏伟铭一行。

苏伟铭表示,雷诺集团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领域,加大产业合作力度,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在互利共赢中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他还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汽车结构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凭借先发优势、成本优势和工程师红利,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在同一天,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发布了一封《致欧洲的信》,在向欧洲的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高度评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希望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领先的优秀合作伙伴学习。卢卡表示,如果欧洲希望加速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崛起,就必须利用中国合作伙伴的领先优势。

比起已被欧美资本大举渗透的斯泰兰蒂斯集团,雷诺的法资背景更纯。由于法国政府持有雷诺15%股份,雷诺也算得上半个法国“国企”。

不久后,4月12日,雷诺中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苏伟铭也到访绍兴,绍兴市委书记温暖会见了他。

以浙企零跑汽车为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与全球汽车巨头迈向杭州的密集步伐交相呼应,犹如“双向奔赴”。

更兴东风筑澜阔,再掀巨浪谁与强。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周明演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