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概念(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2024年06月02日 来源: 点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从前几年开始,汽车的车载屏幕开始越做越大。从原来的几英寸做到了现在的十几英寸,并且随着智能化的推进,全屏化内饰(零物理按键)更是成为了当今的主流。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不过全屏化虽然成为了行业的发展主流,但是这个设计方向却一直争议不断。现在,我们就简单的探讨下,内饰的全屏化,究竟是未来?还是只是行业的“政治正确”?

其实车载屏幕很早就出现在了汽车上(首款车型为1987款的丰田皇冠),只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屏幕和按键共存的状态。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屏幕将人们需要的信息显示出来,如导航信息、车辆信息、娱乐信息等,方便人们阅读,按键在人们操作时提供充足的物理反馈(如按压的回弹感),方便了人们在驾驶时的盲操作。

彼时的屏幕虽然也是越变越大,但仍只是内饰设计中的一部分,给车辆增添了一种高级感和科技感。

现在小编都还记得,小时候坐过一台CRV,当时看着车上的液晶屏,就觉得这车真高级。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个人觉得奔驰的双连屏设计是此类设计的巅峰

但随着特斯拉的成功,其极具可玩性的中控大屏,不仅成为了人们热聊的话题,更是成为了智能化的代表。看到这,各车企就开始脑洞了:消费者既然喜欢有可玩性的大屏,那不妨去掉按键,给消费者全面屏内饰,让消费者能一次玩个够。

于是各个车企都开始走上疯狂堆屏幕的不归路。

在各车企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将内饰全面屏幕化以后,人们不用再面对密密麻麻的按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屏幕进行自定义。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固定”的中控变得“灵活”。

并随着屏幕的变大,和ai算法的进步,中控屏幕不仅能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且还能将他们同时显示出来,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拓展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EQS的零层级设计,通过智能推荐省去了人为寻找功能的步骤)。可以说,内饰全屏化,让汽车的网联化、智能化在车内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输出空间。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但对于大众而言,全屏设计真的就是他们需要的吗?不一定。毕竟在屏幕越来越多的今天,人们对大屏幕的新鲜感正在逐渐消退,对内饰的认知也在逐渐恢复理性。

此前,许多的车企借着“极简设计”的名头,认为内饰设计只需要放一块屏幕就足够了,忽略了内饰的层次设计,导致许多车辆的内饰连基本的和谐美都做不到。

这样的内饰,不仅没能让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丢掉了自己长期积累的家族设计,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对于这种情况,就有不少人提出疑惑,全屏化之下,汽车内饰还有前景吗?

肯定是有的。因为屏幕的数量和大小,与内饰设计并不是冲突的,只是需要设计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内饰如何布局,以及UI屏幕界面如何设计等,如保时捷就以经典设计为底,去铺设屏幕,既有传承,也是创新。但很可惜,更多的车企仿佛都在“极简设计”中迷失了自己。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除了内饰设计问题外,全屏化也带来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就像特斯拉Model 3,把所有功能集中到中控屏里,但其车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死机、黑屏,以至于你无法看到所有车辆信息(包括车速、挡位等)。这时就算能启动车辆,你敢开吗?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并且由于是一整块的液晶屏,不同功能没有按键上的形状区别,你难以在第一时间看清哪一个是你想操作的按键,再加上缺乏一个有效的物理反馈(震动反馈的效果较物理按键差距太大),就导致驾驶员在驾驶时难以实现盲操作,增加了行驶的风险。

内饰全屏化,是未来?还是“政治正确”?

综合上述信息看,全屏化内饰既带来了便捷,但也同样带来了一些不便和危害,那继续发展全屏化内饰还有意义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随着智能驾驶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普及,驾驶员的身份最终会转向乘客,车载语音控制也会越来越智能好用,那时人们在车上就需要更多的娱乐休闲装备,而全屏化的内饰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

但对现阶段而言,智能驾驶还处在试验阶段,人们还是需要自己驾驶,车载语音控制也并不完善,此时全屏化就显得有一些不妥。保留部分实体按键,如空调、音量、警示灯等,将大屏幕(可以保留现在全屏化的尺寸)与少数按键结合,可能才是一段时间内最优的内饰设计方案。

所以现阶段全屏化内饰可能只是一种“政治正确”,但它同样也代表着未来。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