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到合浦汽车多少钱(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2024年06月02日 来源: 点击: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如果你有一台不会堵车的小摩托,现在从北海市区高德到地角,20分钟就够到达。但你知道,一百年前的北海,人们出行除了步行还有那些交通工具吗?

今天,日报君就带着加一起来看看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变迁史。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本文作者刘喜松曾三次远赴英国,在伦敦市档案馆、伯明翰大学特殊档案馆、北海普仁医院英籍4位院长后人家里收集到一批北海史料。史料中北海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图文,真实反映了1876年北海开埠后,“西风东渐”,不同时代的西方交通工具引入北海,促进了近代北海陆路交通方式的变迁。

牛 车

英国伦敦大英传教会1911年出版发行的《MERCY AND TRUTH》第402页,刊登了1911年8月4日来自北海的一封信和一张照片。照片下方有一行英文,翻译成中文为:北海普仁医院门口。

从这张照片上,读者能看到医院围墙的一角,围墙旁边有摆卖的摊位与逗留的人员,一条崎岖不平、狭窄的泥土道路,道路两旁是茂密丛生的植物,路上有行人,最为夺目的是围墙周边停放的三辆木头制作的牛车。车辕前端缚有一根横木,横木的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车厢呈长方形,车厢两旁有双轮子。对于这种现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的牛车,1919年,北海普仁医院第三任院长班查理医学博士这样描绘过其构造与用途:“看到用牛拉的车,车的轮子有六英尺高,主要用来搬运农作物。”显然,这是我国发明的牛车。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北海普仁医院入口停放的牛车。

这些史料透出的历史信息是:三面环海的北海,百年前的交通以水路为主,未通商时,由广州省城来者,皆从澳门搭头锰船。通商后有法国邮轮、法和德的商船以及英、德、法、海关巡船、杂船往来北海,而陆路没有公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牛车。西方医学被开放包容的北海先人接纳,这时牛车多了一个功能,运送行动不便的患者。北海普仁医院(今市人民医院)门前这条路,当年因此叫牛车路。

独轮手推车

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北海的交通工具除了牛车,还有另外一种交通工具——独轮手推车,俗称“鸡公车”。

据史料记载,在1925年以前,北海往合浦、钦州、南宁的道路,很多地方路面只有一尺半宽,两旁种有稻谷,有时甚至要踏着稻谷走过而不能绕过,因为两旁都是一些石头小山丘。这样的路况,独轮手推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对这种独轮手推车,北海普仁医院第三任院长班查梨医师有这样的描述:“北海的独轮手推车不同于中国北方的是这种车仅仅由一个人在推着前进。”有何不同,领事E·L·B·Allen,在1895年北海港的贸易报告中这样写道:“就我所知,在南中国,这是唯一不用马车而用手推车的地区……这种车是用木条装成,轮的转动没有弹性,它对于北京马车真会自惭形形秽。轮的式样不固定而狭窄,简直开沟的机器。”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德国长老会德籍欧沛曼牧师搭乘独轮车。

(由合浦基督教会陈长老提供)

存放在香港德国传教会的这张照片,读者能看到近代北海、合浦独轮手推车的模样。坐在独轮手推车上的人,是德国长老会德籍欧沛曼牧师。

这张照片佐证了1900年德国长老会进入北海,在北海扎好根基后,即向合浦内地推进。1922年德国长老会改称信义会,并将信义会中心迁往合浦(廉州)。在合浦建造大楼一座,平房数间,立名为“建德园”, 信义会后改名为“中华南粤信义会”的史事。

据史料记载,1886年初,北海普仁医院创始人英籍柯达医生在香港用50港币买了两匹马带来北海,作为他和香港英籍助手何星堂出诊的交通工具。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北海普仁医院英籍谭信医生,穿中国服装,骑马前往廉州出诊。

这张是1906年来北海普仁医院工作的英籍谭信医生,穿中国服装,骑着马前往廉州出诊的照片,读者从中可以回望当年北海到合浦的路况。照片证明了北海开埠后西方医学受到当地人认可的状态。洋医生为出诊引进的马,为不产马的北海增添了新的畜力交通工具。骑马这种交通方式,多被在北海的英、德、法等外国人,还有中国军队的士兵所使用。

轿 子

北海开埠初期,马路屈指可数,人口只有2万,陆路上运输主要依靠肩挑,运输工具为独轮手推车、牛车及马,殷实人家来往于乡间常坐轿子。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北海普仁医院第二任院长李惠来的夫人和亚历山大的夫人乘轿前往合浦,在北海茶亭路的茶亭旁休息。

在一本香港印刷的《1907年—1908年北海普仁医院年度报告》刊物里,刊登的这张照片,照片下方有一行英文,翻译成中文为:通往廉州路上的一个休息室。从这张照片上读者可见亭子前有许多穿戴、样貌不同的行人。醒目的是停放在地上的这两顶轿子。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的坐兜,有篷顶。这张照片上,乘轿者是北海普仁医院第二任院长李惠来的夫人和亚历山大的夫人,站在轿子旁的是亚历山大先生和李惠来医生。

黄包车

随着北海开埠、工业发展,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在北海生产出来。1901年12月31日,海关专员保尔在北海关签署的《中国海关北海关十年(1892~1901年)》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一个由中国人集股的公司,名叫怡和公司(1900年成立),在高德村,距北海东约二里开设一个锯木厂和港口木材仓库。全套设备均从英国格拉斯哥进口,机器是垂直式或说竖拉式的,能自动调整厚度,一次出12块木条板……主要产品是镶制木桶用板,由本地帆船运到芒街;也出产黄包车车轮盖板套护车身,原木材几乎全是中国松木,但也有很多用樟木。”在另一本《1919年北海普仁医院年度报告》刊物内,也刊登了这张图画。读者从画片的右上方可见当时北海出产的黄包车的模样。这种用人力挽拉着供人乘坐的单座胶轮车,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还有顶篷。从中可以看出,百年前制造的北海黄包车就已具实用、美观、安全的意识了。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图中岸上就是当时的交通工具黄包车。

对于这张绘画,普仁“两院”第三任院长班查梨撰文说明。翻译成中文是:“上面这幅画大致描绘了当时北海的住房、交通方式和船只,后面的山是在很远的地方耸立着的冠头岭。在画面的前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往来船只,其中有红十字标志的是普仁医院用来载人载物的舢板。海滩上,从观画者的左边往右看,依次看到用牛拉的车,牛车旁边是轿子,一个挑着扁担的人,跟着是两个带着斗笠的女子,接着是手推车,还有骑着马的士兵,坐在人力车上的绅士们和手推车形成了一个对比,完成了整个画面,当然还有更多的人都是在步行的。”

这张图堪称“北海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1919年前的北海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对近代北海交通工具种类作了图文并茂的概述。

自行车

1888年,英国考文垂市的约翰·k·斯塔利生产出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安全”自行车。该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1899年前,北海普仁医院就使用它作为出诊的交通工具。

在一本由英国伦敦大英传教会年出版发行的《1899年大英传教会年度报告传教士每年信节选》第323页上,刊登了北海普仁医院英籍郗来医生的信件:“高德医疗站今年(1899年)正式开设以来,我每周去2次看病,带着听诊器,骑着脚踏车,到周边村庄去出诊。”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英籍牧师叶惠露与培养的本土传道人从北海骑自行车来到广东安铺。

1902年,英籍基辅医生在其《到北海的第一印象》一文中写道:“我和太太坐船到北海,每周四下午骑着脚踏车到三英里外的高德镇出诊探访。”

1900年出版的《年信节选》第652页刊登了英籍牧师陂箴写的年度报告,其中有“柯达医生,郗来医生和我三个人都在北海,有时一起或单独骑着脚踏车到村庄去探视。”的记录。

从这张照片上,读者能看到当时北海普仁医院引进的自行车的面目。该照片记录了英籍牧师叶惠露与其培养的本土传道人使用自行车,从北海来到广东安铺,“自行车”的现身,引来当地男女老少围观的场面。

照片背后记载这样的故事:1912年6月1日,作者(牧师叶惠露)与北海普仁医院第二任院长李惠来去安铺,早上4点45分就出发,李惠来骑着他的摩托车,作者骑着脚踏车,向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都是沙土,8点半他们就到南康集镇。

英籍医生和牧师的描述与史照,再现了19世纪末大英传教会来中国北海开办医院、医疗站并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史实。

摩托车

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20多年后,北海普仁医院第二任院长李惠来医生把摩托车引进中国北海。英国伦敦大英传教会1916年出版发行的刊物《仁慈与真理》的第198页中,刊登了这张照片。

照片下方有一行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李惠来和牧师坐在“慈悲号”摩托车上。照片上可见高大的李惠来医师驾驶摩托车,载着娄德牧师。照片上那座绿树掩映的劵拱廊式洋楼,就是北海普仁医院医生楼(1906年李惠来出资建造的住宅楼)。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李惠来驾驶“慈悲号”摩托车载娄德牧师离开北海普仁医院医生楼。

汽车

由伦敦大英传教会出版发行的《教会医院——大英传教会医疗传教记录中传教医院类报告》有这样的记载:“这一年(1925)医院有了救护车,由北海医院往返廉州医疗所就快捷多了,以前从北海到廉州要5小时,现在1个小时就可以了,屈顺和白嘉惠护士两人每周3次到廉州医疗站去出诊。”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英籍白嘉惠小姐驾驶北海普仁医院的救护车与北海助手从合浦医疗站归来。

白嘉惠小姐驾驶北海普仁医院汽车救护车的倩影也留在了1931年出版的《教会医院》这本刊物上。1911年,白嘉惠小姐初抵北海,在英国人开办的女子日校教书,1912年,她被派遣到廉州教会学校工作,1921年,“弃教从护”。她在北海和廉州从事教学和护理工作长达25年。

史料、史照佐证了民国11年(1922)北海设公路局,开始修筑北海到南康、北海至合浦的公路,1924年通车。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都由刘喜松提供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1234567......一百年前,北海的交通工具就有这么多种!

执行总编 |周承雪

审核 | 李维维

编辑 | 周方舟

校对 | 李潇榕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