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汽车介绍_起亚的中国之路还能走多远

2024年05月15日 来源: 点击:

产品竞争力的缺失,是起亚销量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和德日欧美合资车价格的下探,韩系车在中国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高度“内卷”之下,起亚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然而,在竞争对手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并频频推新时,起亚的产品更新却变得颇为迟缓。起亚旗下多款车型在近三年未更新换代,“老将”福瑞迪还停留在2019款,嘉华和奕跑等车型则是止步在2021款,这显然已跟不上当下车市快速更新迭代的节奏。

与此同时,一贯被认为质量稳定的韩系车,在近几年中,质量问题也饱受诟病。起亚旗下车型KX5因发动机抖动、漏油,变速器故障,车身异响等问题,曾在2016年和2019年两度发起召回;经典A级轿车起亚K3曾被爆出曲轴螺旋断裂的严重问题,轻则致使发动机受损,产生高额的维修费,重则是不堪设想的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起亚在华口碑“崩盘”,销量下滑也就不奇怪了。

起亚的中国之路还能走多远

根据起亚的计划,自2023年起亚将每年推出一款基于电动化全球模块型平台E-GMP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18万辆。2024年,起亚将带来旗舰电动SUV EV9。

虽然起亚方面也多次强调要加速电动化转型速度,加快新能源车型推向市场的速度,但实际上其反应速度还是太慢了。直到2023年下半年,起亚EV6和EV5两款纯电动车型才投放中国市场。

但从市场表现看,起亚显然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挑剔,对于品牌力和产品力均不足的起亚新能源汽车并不买账。作为后来者,EV5和EV6并未取得预期的市场表现。

目前,起亚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起亚EV5,售价14.98万元起,长续航车型的续驶里程达到720km。客观来说,起亚EV5的性价比和续驶水准都是优势,也符合人们对起亚“物廉价美”的印象。不过,内饰塑料感突出、品牌力较弱、竞争对手综合实力更强等因素,令起亚EV5在终端市场遇冷,单月销量仅有几百辆。

另外,起亚EV6作为进口车型,主打高性能,起售价达到28.28万元,上市后最高月销量也没能超过百辆。

而基于起亚EV6和EV5的市场表现来看,EV9的市场前景也许也很难乐观。

起亚的中国之路还能走多远

本就已经“迟到”的起亚想要重返中国新能源汽车主战场,同样也将面临所有合资品牌一样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品牌对新能源消费心智的占领。2020年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的份额差距持续拉大,中国品牌的份额从2020年初的六成左右到目前已经稳定在八成以上。由此形成的消费认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开拓市场的跨国品牌而言,都是必须跨过的门槛。

第二个挑战,是树立全新的品牌标签。起亚进入中国多年,一直没有形成特别清晰的品牌标签。直到2020年上市的全新K5,起亚才有意识地在中国培育“技术起亚”的品牌形象,也在强化核心价值的输出。

汽车行业变革的新时代,意味着强势品牌市场的把控开始松动。特别是,当所有合资品牌在开发电动汽车时,与中国品牌都站在从零开始的同一起跑线上,而且面临与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对标压力时,在技术上并无巨大优势的起亚电动汽车,前路并不好走。

第三个挑战,源自于本土化。在完成了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后,起亚实际上已经主导了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这种情况下,起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消费趋势、用户洞察的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

跨国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及燃油车,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外,对于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响应速度过慢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市场的活力、对新事物的期待和包容、以天为单位的迭代速度,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跨国品牌能否适应中国市场特色,倾听消费者声音,入乡随俗地跟着“卷”,才是扎根中国市场的关键。

2023年,起亚在全球拥有308.7万辆的总销量,同比增长6.4%,总营收5369.778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营业利润624.6亿元,同比增长60.5%。虽然起亚看似并不缺钱,却在备受各跨国车企重视的中国市场,没有展现出变革之姿,迟迟无法品尝到市场转型的红利,不由得让人为其在全面电动化时代的后劲捏把汗。

用今非昔比来形容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再合适不过。起亚要想重新回到主流车企之列,绝不是单纯依靠资金就可以砸出出路的,除了要将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导入中国,还要在产品质量、价格优势、智能化等层面多下功夫。有意思的是,面对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中国市场,起亚全球首款品牌应用Kia App直到2023年年底才姗姗而来,可见起亚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感知能力和响应速度相当滞后。

试问,竞争形势愈发严峻,留给起亚的时间还多吗?


<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