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深圳准备好了吗?)

2024年02月20日 来源: 点击:

来源:【读特】

“深圳几年前不是不允许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吗?最近在小区楼下又见到了,是合法合规的吗?”记者接到市民反映,共享电动自行车近日出现在深圳街头,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体验共享电动自行车

4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罗湖区松园南街,从地铁3号线C2号出口向左就看见了一排共8辆共享电动自行车,车辆停放在都汇中心小区范围内,并划有专用停车位。与车辆配备一起的还有一个电池柜,通过电池柜租借电池来使用车辆。随后,记者通过微信扫码免押金租借了一块电池,将电池放进车辆的电池仓关上后,电池仓自动上锁车辆便可使用。

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操作锁车,查看费用信息。根据计费规则,2小时内为4元,4小时内为6元,16小时内为9元,24小时内封顶15元,前5分钟内归还免费,未在当前服务点还车会产生挪车费用。同时,可查询到车辆的保险信息,投保人为深圳市骑换科技有限公司,保险内容分为意外身故/残疾、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分别为20万元、2万元。

记者发现,这类共享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有所不同。共享单车可以随骑随还,而共享电动自行车则需要通过还电池来完成还车操作,适用场景更符合活动路线、范围相对固定的群体,如小区居民、景区游客等。

交通安全管理漏洞有不少

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路过共享电动自行车时感到好奇,围观者不少,“现在又让弄共享电动自行车了吗?”有市民与同行人探讨。而随着体验,记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交通安全管理漏洞。

记者调查发现,8辆备案登记上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均没有脚踏,而这是上牌过程中必查的项目,说明车辆在上牌之后对脚踏进行了拆装,这并不符合目前深圳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规定,交警部门可以以“非法改装”进行查处,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与登记车辆不符可能会面临保险难以理赔的风险。

与此同时,记者看到有的车上随车配备了头盔,有的车上则未见头盔,而配备的头盔上并无“3C”认证标志,头盔内部只有一层硬塑料支撑网,没有EPS等材料的缓冲层,不符合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该头盔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外盔体如果碰撞碎裂还会对头部造成二次伤害;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不能骑行电动自行车,车身及扫码程序中虽然有“未满16周岁禁止骑车”的提示,但是只需要能够微信支付的手机即可操作租车,缺少有效管理手段,未成年开锁的违法隐患较大。

“多了一个出行选择也挺好的。”“电动自行车不像自行车,车辆的安全性很重要,肯定自己的车更放心。”“深圳的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已经够多了,哪还有空间搞共享电动自行车?”记者采访中,市民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褒贬不一。也有市民建议,“我们自己的车上牌要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这种共享车谁都能骑走,但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应该在扫码用车前对走机动车道、不戴头盔、闯红灯等法规进行提醒和教育。”

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深圳准备好了吗?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引进共享电动自行车,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呈现猛增态势。但是,在提供绿色便捷交通方式的同时,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各地也曝光了不少问题,如乱停放、未成年人扫码骑行、骑行人违法随意性高等等。

2017年、2018年深圳特区报曾多次报道,有企业陆续在深圳运营共享电动自行车,当时深圳还是“限电”政策,大多数主次干道对电动自行车限行。市民在街头看到共享电动自行车后进行了举报,交警部门当时表示“未经批准私自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是非法的,必须收回。”随后,共享电动自行车在深圳被叫停。

如今,深圳放宽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取消了大量限行路段,允许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这是否意味着深圳适合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目前,深圳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管理政策是否有变?如何对共享电动自行车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记者将相关问题致电深圳交警,截至记者发稿时交警部门尚未回复,深圳特区报也将对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持续关注。

(原标题《共享电动自行车现身鹏城 市民有弹有赞,是否符合政策还待调查》)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解树森)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