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价格明细表(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行业洗牌从价格战开始?)

2024年01月19日 来源: 点击:
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行业洗牌从价格战开始?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精洗一小时68元、精洗+镀膜99元、贴膜199/499元、全合成保养198元……

在汽车后市场,价格战从未停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汽车后市场的两个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

一是流量逻辑,普洗、小保养等单纯的低价引流已经破产,流量开始与服务质量绑定,并逐渐从线下转向抖音、美团等线上平台。


二是项目逻辑,从前汽服门店设计了明晰的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前者用于引流,后者实现转化;如今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的边界被打破,后者也被加入引流行列。


以上的一切,发生在汽服门店的进厂台次、营收盈利双双下滑的大背景之下。

行业越艰难,汽服门店之间的直面竞争越激烈,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争夺存量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客户,而流量也成为生死存亡的标尺。

难怪有汽服门店老板感叹:“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可以说,汽车后市场早已从原来的暴利行业转变为红海市场,逐渐进入利润被击穿阶段。

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行业洗牌从价格战开始?

流量逻辑:低价引流已经破产

去年下半年,汽车服务世界提出了价格战3.0的概念。

从2014年开始的价格战,汽车后市场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1.0阶段,2014-2015年的O2O大战,主要表现形式是低价洗车。


2.0阶段,始于2018年的郑州保养大战,主要表现形式是低价小保养。


3.0阶段,始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主要表现形式是低价深度养护。



所谓的价格战,本质是对流量的争夺,而这种争夺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天猫、京东、微信、美团、抖音等线上流量平台的崛起。

从价格战三个阶段的变迁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流量逻辑的变化:普洗、小保养等单纯的低价引流基本上没有效果了。

早期低价引流的逻辑是,汽服门店利用相对边缘、利润较低的项目,以让利式的低价来吸引客户进店,再转化到其他高盈利项目,或者沉淀为长期会员。

而所谓的低价引流项目,要么亏钱来经营,比如很多门店的洗车;要么以较低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操作,比如一些门店的小保养。

这套逻辑在几年前也许适用,那个时候客户的信息还比较闭塞,消费意愿和水平也较高,使得项目转化率还不错。

然而,过去三年的经历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受新车销售增速放缓、汽车质量提高、行驶里程下降等众多因素影响,车主的消费意愿下滑,变得愈发理性,如果全行业都在利用低价策略,本质上又无法激发新需求,结果一定是每家门店都缺流量。

另一方面,抖音的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打破了门店和车主之间的壁垒,曾经的信息差被抹平,车主逐渐对低价引流产生免疫,一部分车主,只为低价引流项目买单,只接受低价服务,一部分车主,甚至开始抵触低价引流。

一家汽服连锁负责人曾告诉汽车服务世界,他们用两个月做了29.9元不限次数洗车团购活动,卖了1万多单,但是项目转化率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简单来说,低质低价的策略,吸引的是单纯薅羊毛的客户,不仅很难被转化,而且很容易产生客诉,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低价引流,引到最后,烧的是钱,坏的是口碑。

这个结果,也让不少门店老板开始反思流量和客户之间的差别,前者属于流量平台,对门店而言大概率就是一次消费过程,而后者才真正属于门店,值得维护和挖掘。

认知的转变,是流量逻辑变化带给行业的教训,虽然这个教训有点惨烈。

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行业洗牌从价格战开始?

项目逻辑:入口和盈利项目的边界被打破

流量逻辑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项目逻辑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大部分汽服门店将经营项目设计成两种类别,分别是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

入口项目扮演着引流的角色,通常是不是门店的核心项目,例如早期的普洗,后期的小保养,都是公认的入口项目。

入口项目往往具备几个特点:一是客单价低,二是利润低,三是技术含量低,四是服务频次相对较高。

还有一种情况,部分汽服门店选择与线上导流平台合作,车主自带配件进店,门店赚取一定工时费,再试着将线上流量沉淀为门店客户。这些项目通常是汽车用品安装、换油换滤清器等,也可以视作入口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入口项目的最大意义就是引流,可以理解为超市的鸡蛋。

行业内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少门店甚至出现入口项目亏钱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普洗,几年前行业还出现“洗车到底应不应该赚钱”的讨论。

为什么入口项目可以亏钱经营?背后的逻辑是两个字:转化。

也因此,汽服门店还设计了盈利项目。

盈利项目就是门店主要用来赚钱的项目,要么毛利高,比如深度养护、贴膜、轻改等,要么技术含量高,比如变速箱、发动机、汽车电子等深度维修。

然而,近两年的市场行情出现了变化,特别是在以引流为目的的价格战层面,主要是四点变化。

第一,如今大打价格战的项目,主要是精洗、变速箱清洗、换胶套、烧机油治理等深度养护项目。


第二,很多项目算是门店的盈利业务,比如免拆发动机治理烧机油、四轮定位、超级精洗、车头盖镀晶等。


第三,价格战的展现形式,不仅仅是给到客户一个低价套餐就行,还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动态呈现给客户项目服务流程。


第四,早期的洗车、保养等引流项目,门店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般不会太高;而当下的非刚需、核心引流项目,门店反而会注重服务质量和细节。


简单来说,原来的盈利项目,如今也被当作入口项目进行引流;或者换句话讲,门店已经不再明确区分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两者之间的边界已经被打破。

如果说入口项目和盈利项目变得模糊,那么有一种项目思维是清晰的,那就是爆品项目思维,例如免拆发动机烧机油、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1999隐形车衣等,几乎成为抖音上的标配。

并且,爆品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引流的入口,也可以激活沉睡的老客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所谓的爆品项目思维,也要以让利+提质为前提。

低价,或者说价格战,已经成为汽服门店不可避免的手段。

38元四轮定位、198全合成保养套餐...行业洗牌从价格战开始?

汽车后市场进入利润被击穿阶段?

去年年底,刘强东就直言:“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今年5月,马云在内部沟通会上也提到,接下来是淘宝而不是天猫的机会,阿里电商应该 “回归淘宝”。

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都喊出了“极致低价”的策略。

从今年开始,互联网电商的价格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行业各皆是如此,所以,汽车后市场的内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回顾汽车后市场的几轮价格战:

早期途虎以轮胎切入行业,不久后就引得众多行业人士高呼“轮胎价格被击穿”;2014年的O2O风潮促使洗车变得比白菜价还便宜;郑州保养大战兴起,加上猫虎狗99元小保养的跟进,促使行业中出现“保养是否应当是引流项目”的讨论。

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都是单个项目的利润被击穿。

但至少,早期价格战还遵循互联网的思路,即引流项目必须满足两个要素,一是高频,二是刚需。早期的洗车项目,最符合第一个要素,后来的保养,最符合第二个要素。

但是现在,精洗、变速箱清洗、烧机油治理等深度养护项目,既不是高频,也并非刚需,并不符合互联网引流的逻辑。

矛盾的背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大多数缺乏品牌和服务溢价的汽服门店而言,入口项目不赚钱,盈利项目少赚钱,已是行业常态。

难怪有行业人士感叹: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利润被击穿阶段。

这种利润被击穿的现象,或许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

一方面,如今各种项目的价格和利润被严重压缩,价格战肯定是主要影响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业内卷。

但是,这种行业内卷并非互联网行业由资本烧钱补贴推动的结果,而是行业本身处于需求端萎缩的状态,而供给侧又严重过剩,利用低价来引流无可厚非。

本质上,这还是一个供需匹配逻辑下的市场行为和结果。

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汽车后市场以前是个暴利行业,几十元的配件成本,可以售出上百元甚至上千元,各种项目叠加,以及大病小修等灰色操作,让不少汽服门店老板体经历了好几年躺着赚钱的日子。

如今配件加价的利润被严重压缩,服务质量下的工时费还达不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不少汽服门店处于尴尬境地,但也不得不说,如今项目价格只是回归理性,而很多门店收不到技术、服务的钱而已。

所谓利润被击穿,直白一点,也可以说很多门店所提供的价值其实并不值钱。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价格战只是表象。

然而,一部分汽服门店老板,一听到这三个字,最开始认为是猫虎狗的错,后来认为是电商平台的错,如今认为是抖音美团的错,很少人会反思自身的问题。

一位行业人士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没有服务和体验的价格战,在汽车后市场是行不通的。”

事实也证明,单纯的低价引流已经破产,如今的价格战不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还融入了服务价值。

换句话说,现在40万汽服门店本质上打的是一场价值战,技术含金量、服务差异性、交互体验感……这些才是客户愿意为之花钱的触点,也是留住客户的关键。

汽车后市场的利润被击穿,意味着赚钱的壁垒变高了;但换个角度思考,也代表着,吃大锅饭的时代过去了,每个从业者脱颖而出的机会来了。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